顯示具有 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戳破《今周刊》的十大謊言

戳破《今周刊》的十大謊言

http://www.wretch.cc/blog/a936957/34860851
http://www.wretch.cc/blog/a936957/34861191

近期《今周刊》刊登「每年暴賺兩千億,揭開央行賺錢神話」一文,內容充斥著子虛烏有的謊言,本文的目的是揭發《今周刊》不實報導的真面目,讓各位瞭解這本雜誌如何操弄數據、顛倒是非,總是先下結論再回頭找對自己的論點有利的數據,或是斷章取義片面解讀...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央行每年暴賺2000億 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28/ke125kru89wwb.shtml
〈今周刊〉每年暴賺2000億 揭開央行賺錢神話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今周刊) 2011-12-28  18:10


每年暴賺2000億 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一個國家的歲入,有一○%以上仰賴中央銀行,這是一個問題,你同不同意?」二○一
一年十一月二日上午,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正在開會審理二○一二年度的中央銀行預算案,
詢答時間,立法委員賴士葆對央行總裁彭淮南提出質詢。

「一千八百億二二一三萬元」,在中央銀行的預算報告書上,寫著這樣一個數字。連續第
四年,央行決定以一千八百億元作為來年上繳國庫的目標金額。對比中央政府一二年度歲
入預算一.七三兆元,央行一千八百億元的繳庫目標,的確超過政府歲入的一○%。

彭淮南答:「我非常同意。去年度(央行繳庫金額占政府歲入)是一二%,美國只有二%,
日本和韓國只有○.一四%和○.一五%。」


■央行有多會賺錢?

每小時進帳二千八百萬  獲利全台居冠

這是一段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的詢答內容,立委提問、總裁認同,沒有激辯的火花,也沒有
具體結論。

然而,短短數句質詢,其實宛如一條索引,如果向上深究,你會看到一些突兀的怪象與矛
盾,而當你串聯起這些怪象,拆解其中原由,會赫然驚覺,許多長期存在於台灣的經濟與
民生問題,原來都能在這段質詢當中找到症結所在。

原來,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以賺錢為首要任務時,從人民切身的財富、金融業與整體內
需產業的發展、國家的財務風險與政策空間,都將逐漸受到負面衝擊。中央銀行每年一千
八百億元的繳庫預算,宛如一道魔咒,看似無形,卻正以綿密不絕的後勁,鋪天蓋地扭曲
著台灣的民生經濟。

就在賴士葆提出質詢的短短十分鐘左右時間,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的中央銀行,大約又賺
進了四六○萬元……。

從○六至一○年,中央銀行每一年的盈餘都在二千二百億元以上,五年總計獲利達到一.
二二兆元。以一年三六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來計算,央行賺錢的平均「時速」,高達二
千八百萬元。

於是,中央銀行成了全台灣最會賺錢的公營事業。

以一○年資料來看,所有公營事業的繳庫總額為二二四六億元,而央行一家即占八成以上
。排名第二的是土地銀行,其七十五億元的繳庫金額,是央行一千八百億元的二十四分之
一。中央銀行賺錢、繳庫的能力,在所有國營事業當中,顯得誇張而畸形。

不只是公營事業,央行恐怕也是台灣所有公民營企業的獲利之王。

一○年,央行盈餘達到二二五一億元,當年度的台灣百大企業獲利冠軍是台積電,全年稅
後盈餘也不過是一六一六億元;如果用「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概念來看,計算稅後純益與
淨值之間的比率關係,那麼,過去五年央行的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為二一%,與台積
電的二三%水準相比,彭總裁創造利潤的能力,絕對不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遜色。


■央行應以盈利為目的?

公營事業獲利  等同於對人民課稅

除此之外,台灣的中央銀行,應該是全世界最受財政部依賴的中央銀行。

過去九年,無論國內或國外的景氣榮枯、經濟循環,央行繳庫金額占國家歲入有五年超過
八%,而每年至少都在七%以上,對於國庫的貢獻度,遠遠高於美國聯準會或是韓國、新
加坡等國家的中央銀行。彭淮南在立院答詢時,僅僅談到去年度的國際比較數字,似乎還
嫌保守客氣了些。

一連串的數字說明,在彭淮南總裁的率領之下,中央銀行簡直比全台灣的所有營利事業更
懂得「營利之道」。

「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談到央行新年度的繳庫預算時,台大經濟系前教授林向
愷忍不住說:「大家好像都忘了,央行不是營利事業,它是一個享有獨占優勢的公營事業
,更是一個政策機關。」

獨占優勢,就是「能夠決定價格」的優勢。林向愷認為,就像台電能夠決定電價、中油能
夠決定油價,央行在某些領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定價能力,要不要賺錢、能不能賺錢,就
看這些事業的經營者能不能動用他的定價能力,敢不敢調價,讓全體國民用更高的價格買
單。

「所以有人說,公營事業的獲利,其實形同對人民課稅!」林向愷說,台電、中油即使面
臨虧損壓力、即使擁有調整價格的能力,但它不能也不敢為了創造獲利而調高價格,「油
電價格一漲,人民的感受很直接。」他接著說:「央行調價,雖然民眾的直接感受不強,
但卻會造成溫水煮青蛙一般的長期衝擊。」


■央行如何增加收入?

盡可能累積外匯存底  增加利息收入

分析一九九三年以來中油、台電、央行等三大公營事業的歷年盈餘及繳庫金額,一開始,
三大事業表現相當,但在彭淮南就任央行總裁的一九九八年之後,央行獲利狀況一飛沖天
,快速拉開與中油、台電的差距。

而在林向愷的解讀中,中央銀行十餘年來「超級營利事業化」的獲利表現,其實正是台灣
目前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

關鍵,就在於「價格決定」。

台電的產品是「電」、中油的產品是「油」,中央銀行的「產品」,則是「新台幣」。這
個具有獨占地位的公營事業,某種程度,也具有決定新台幣價格的能力。而所謂新台幣的
「價格」,對內,是利率;對外,是匯率。

翻開中央銀行的損益表,曾經擔任央行副總裁的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許嘉棟,開始拆解央行
的獲利模式。

「很明顯,中央銀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這部分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國
外資產的收益。影響收益的關鍵,包括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國外資產的收益率,而收益
率又與國外利率的高低息息相關。」

據央行一○年損益表,「利息收入」達到四二八六億元,大約是總收入四六五七億元的九
二%。


■央行如何減少支出?

壓低利率、阻升新台幣匯率

「在支出部分,過去主要是『利息費用』,其中多數來自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息支出,這
是央行利用定存單從市場收回資金所須支付的成本。」許嘉棟解釋,影響利息費用的主因
有二,首先是發行定存單的總量,總量愈高,從市場收回的資金愈多,必須支付的利息費
用也就愈高;其次是定存單的利率,利率愈高,費用愈貴。

以○八年的財報來看,央行「利息費用」的金額達到一五○五億元,接近當年支出總額的
九成比重。不過,這兩年央行主要的支出項目有所改變,從利息費用變成了「各項提存」


「各項提存」多半是為「匯兌損失」預作準備,當預期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匯兌
損失,就會增加「各項提存」,對央行整體獲利造成扣分。一○年,新台幣升值壓力升高
,這一年央行「各項提存」的金額達到一六二九億元,較○九年劇增一.四倍,並占全年
總支出的六七%。

「所以,影響央行獲利的因素主要有五個。」外匯存底總量、國外利率環境、定存單總量
、定存單利率、新台幣匯率。這其中,除了國外利率無法控制之外,其他四項,央行都有
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央行是穩固「金雞母」?

長期高獲利  將造成低利率與資金浮濫

當我們拆解了中央銀行的獲利來源,也就不難想像央行創造盈餘的管道。「如果,我是說
『如果』,央行真的是以創造盈餘為營業目標,他們多半就會這樣做,……」接著,許嘉
棟緩緩說出了央行創造盈餘的四個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
定存單的利率不能高,並且,阻升新台幣匯率。」

分析央行賺錢四條件的影響,若要累積更多外匯存底,就必須在市場放出更多新台幣來買
外匯;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意味央行從市場收回資金的態度相對消極;市場資金多
,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率就能「狀似合理」地維持在偏低水準,而偏低的定存單利率又會
直接壓抑市場利率。至於央行若要阻升匯率,則必須更積極地在市場釋出新台幣。

於是,如果央行在過去十餘年間超強的獲利表現,是來自於「善用本身的獨占優勢與定價
能力」,其結果就是台灣的貨幣環境逐漸「異常」,走入長期低利率、低匯率的環境,並
且,資金浮濫。

關於央行是否真以獲利為目的而扭曲了正常的貨幣環境,學者之間頗有爭論,某些聲音直
指彭淮南「過度看重繳庫任務」;但另有一派認為,央行的賺錢能力,其實是台灣金融環
境的特殊性所造就。

「長期以來,台灣的利率一向都比美國低,最特別的是,一旦發生金融風暴或經濟危機,
資金往往都會大幅度回流台灣,這和多數的新興國家有所不同。」一位學者指出,央行其
實沒有刻意壓低匯率,而是台灣與國外主要市場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利差空間,
「因為『先天存在利差』,所以央行自然能夠賺錢。」


■央行賺錢  卻衝擊經濟民生

衝擊一:該升息而未升  讓民眾存款縮水

如同許嘉棟的分析,當外匯存底總量增大,央行的賺錢速度就能快速提升,「靠著自然存
在的利差空間,早期,央行外匯存底的報酬率曾經高達六%以上,讓外匯存底總量迅速增
加,這也是你今天看到央行賺錢速度驚人的原因。」此外,這位學者也強調:「如果不是
發行定存單要付給銀行利息,央行能賺到的其實會更多,而台灣的利率,也會更低。」

許嘉棟發言謹慎,不願在兩派說法之間做出評論,但他回歸制度面的探討,「總之,國庫
千萬不能把中央銀行當『金雞母』,否則在外匯及貨幣政策上,必然會留下許多後遺症。


「記得是在十年前,我剛剛進入銀行擔任理財專員,學到的第一句銷售商品話術,就是『
現在定存利率那麼低,錢放在銀行多划不來』。」一位資深理專如此表示。

她說,十年來,銷售的商品變來變去,但這句話術沒有變過。「直到現在,我還是這麼告
訴新進理專:定存利率那麼低,錢放在銀行多划不來。」

當央行以獲利為目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內利率異常走低,甚至逐漸走入「定存利率不
敵物價上漲」的實質負利率環境。

一九九七年以前,國內實質利率水準維持穩定表現,與新加坡、韓國相去不遠;然而就在
中央銀行開始拉高獲利幅度的九八年以後,台灣的實質利率多半落居三國之末,在近五年
期間,有多達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比重接近半數,銀行定存孳息的速度,趕
不上物價上漲。

「央行為了賺錢壓低利率,雖然創造了漂亮盈餘,但台灣人的荷包,每年卻因為利率走低
而損失更多。」一位財金系教授提出他的試算。

他以主計處在○五至○九年間國富調查所揭露的「家庭現金及活存」為基礎,並且比較這
五年時間,台灣實質利率與星、韓兩國實質利率平均數的差距,這個差距,代表台灣利率
低於鄰近國家的程度,「它有點像是央行『該升息而未升息』的幅度,也代表台灣人把錢
放在銀行『少賺到的』利息空間。」

計算開始,當這位教授把每年台灣家庭的現金及活存金額,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
的空間,五年下來,答案揭曉:「台灣人總共少賺了一.三七兆元,而在這五年間,央行
總共繳給政府○.九五兆元。划算嗎?」


衝擊二:台幣匯率不升  對外購買力大減

這位教授強調,這樣的算法當然略嫌粗糙,但已能在一定程度之內表現「央行賺錢、全民
買單」的事實,「這還不包括『央行為了賺錢壓低匯率』的帳,新台幣匯率該升值而未升
值,會造成對外購買力更大的實質損失。」

他繼續試算,自央行加速賺錢的九九年初至今,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已下跌二二%,同期
間,國際清算銀行(BIS)列入計算的六十一種貨幣匯率平均上漲八%,「在六十一種貨
幣裡,新台幣只比阿根廷和香港強。」

就用這二二%的下跌幅度來「算帳」,「九九年底,台灣的國富淨額扣除海外資產部分有
八十二兆元,實質匯率十二年下跌二二%,也就代表台灣十二年來少了十八兆元的實質財
富。」這十二年,央行繳庫總額是一.八兆元。貢獻國庫一.八兆元,但台灣實質財富卻
少了十八兆元,值得深思。


衝擊三:存放款利差低  金融業獲利困難

除了人民荷包的損失,央行為了賺錢而造成長期低利率的另一個衝擊,是金融業走入困境


在低利率、市場資金浮濫的環境中,金融業的生存關鍵──存放款利差,自○二年以後快
速走低,○七年以後,始終沒有回到業界普遍認知的「合理低標」二%水準,以過去三年
的平均水準來看,存放款利差僅約一.五%。

存放款利差形同金融業者對外放款的「毛利率空間」,利差水準比合理情況低○.五%,
就代表金融業的毛利率將異常減少○.五%,以一○年底本國銀行放款餘額總計將近十八
兆元計算,因為異常偏低的存放款利差,一年大約少賺了九千億元,這個金額,是央行當
年繳庫金額一千八百億元的五倍。犧牲了金融業的生存空間,這樣合理嗎?


衝擊四:賺不到利息  全民競逐高風險資產

利息偏低,等不到定存孳息的台灣民眾,被迫尋找更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管道;賺不到
存放款利差的金融業者,為了賺錢,被迫銷售更多高風險的投資商品。於是,央行的賺錢
腦袋,也間接把台灣民眾導入了高財務風險的境地之中。

而激化這股「全民追逐高風險資產風氣」的另一個因素,又與央行的賺錢腦袋脫不了干係
。壓低利率、釋出新台幣,加上收回市場資金消極,造成資金浮濫與長期低利,而這樣的
環境,正是炒作房地產的最佳溫床,因此,台灣房價高漲,人民買不起房子,央行有也一
定的責任。

至於匯率長期偏低的另一層影響,則是扼殺內需產業。對映數據,自九九年央行獲利快速
拉升開始,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也幾乎自此一路下滑,與此同時,以同樣速度向下沉淪的
,是內需經濟重要指標「民間消費」的成長率。在學者眼中,這不是巧合,匯率貶值與內
需不振,有著一定程度的因果關係。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商學院教授許仲翔日前撰文:《我們究竟出
口了什麼?》文中表示,以廉價匯率政策刺激出口,實際上是以偏低的價格將本國的生產
要素賣給外國人,使得國內商品及服務資源供給減少。


衝擊五:匯率長期偏低  扼殺內需產業

貶值之所以有利出口業者,主要原因是業者能夠「降低商品售價」,靠著「比別人便宜」
的優勢殺價搶單;但反過來想,當國內資源不斷用於生產「要和其他國家比便宜」的廉價
出口商品,等於是一種資源浪費。原本這些資源可以用於生產符合國內所需要的商品或服
務,藉此提振民間消費與投資,也就是,原本這些資源可以投入內需產業、提振內需經濟


「藉由匯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均衡外銷與內需產業的經濟發展政策,才能使台灣經濟更加
穩健地成長。」這是許仲翔文章的結論。亦有不少學者認為,政府應該把「減少淨出口占
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列為正式政策目標,一方面為了產業結構均衡,另方面,
也能減少央行為了阻升新台幣而不斷累積外匯存底的壓力。

說到「累積外匯存底」,這個「央行賺錢」的第一條件,同樣會對每個人的財富造成影響


外匯存底屬於全民資產,央行用力地累積外匯存底,形同是「用力地把台灣人賺到的錢存
在國外」,目前台灣外匯存底總額將近三千九百億美元,以全台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
均每人外匯存底大約是一萬七千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位國人約有價值台幣五十一萬元
的外幣資產。


衝擊六:台幣續貶  全民身陷外匯風險

五十一萬元,相當於一○年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某種程度上,央行像是把台灣人一整
年的可支配所得放在海外,承受外幣的匯率、利率風險,以及外幣資產的信用風險、價格
波動,無形中台灣財富的風險也相對升高。

一位學者想得更遠、卻也想得實際,「當外匯存底攀升到這種程度,央行的貨幣政策與匯
率政策也就像被綁架了,逐漸喪失自主性。」他舉例,如果央行外匯存底以美元資產為主
,當美元貶值、美元利率走弱,央行為了遮掩資產損失,就會同步讓新台幣匯率貶值、利
率下跌,「這樣一來,表面上,台灣人的錢好像就沒有受到外匯風險的影響,當然,台灣
人的真實財富,其實又再次承受雙率異常偏低的傷害。」

從銀行存款的利息損失、對外購買力的減少、金融業的獲利減損、內需產業的乏力,到個
人理財的困境、全民財富的風險,在央行十年如一日的亮麗繳庫成績底下,央行的賺錢腦
袋,早已鋪天蓋地衝擊著台灣的經濟與民生。

如果央行盈餘真如林向愷所說,像是一種「稅」,那麼這樣的稅負太過沉重,它換來每年
一千八百億元的政府財源,卻讓全民與產業付出了遠遠不合比例的昂貴代價。

「但與其說這是彭總裁的問題,更多的,恐怕是制度問題。」一位曾任央行理事的學者指
出,「說到底,彭總裁只是非常認真地貫徹了長官交代的任務啊!」


■行政院與立法院該換腦袋

考核央行績效  應只看「報酬率」 不看金額

根據《中央銀行法》第一條:「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隸屬行政院。」也就是,央行的頂
頭上司是行政院;另方面,央行預算受立法院監督,某種程度上,立法院像是「央行有限
公司」的董事會。

然而,無論是頂頭上司行政院,或者是「董事會」立法院,至今,不但未對央行異常的獲
利表現提出關心,反而,態度似乎更貼近於「鼓勵央行創造更多獲利」。

在行政院研考會每年所進行的《國營事業年度工作考成報告》中,連續四年,央行的「優
點評語」第一條都一樣:「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顯然,央行每年固定
創造高額的繳庫金額,深受「長官」肯定。

至於立法院,同樣是在一一年十一月二日的預算審查會議中,也有立委提出這樣的書面質
詢意見:「央行設定偏低的盈餘目標,並不合理,是否應增列預算盈餘,以提升營運績效
?」

「行政院與立法院錯置了中央銀行的角色,才是問題的根源。」這位學者擔心,在全球普
遍以低利率刺激需求的未來環境下,「如果行政院、立法院與彭淮南還是堅持要讓央行賺
錢繳庫,台灣的利率是不是要殺到更低?如果全球走入匯率競貶的趨勢,央行為了賺錢,
是不是要讓新台幣匯率跌得更凶?」種種為了賺錢所造成的後遺症,會不會更加惡化?

「當務之急,是換腦袋!」學者指出,「首先,無論是行政院或立法院,都不該讓央行肩
負盈餘目標、繳庫目標。」許嘉棟建議,無論行政院或立法院,在考核監督央行營運績效
時,只要關心外匯存底的「操作報酬率」即可,不要把獲利或繳庫的「金額」列為考核監
督的重點。「只要不在意金額,央行自然就沒有累積外匯存底、減少資金回收、壓低利率
的必要。」

重新回到十一月二日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如果站在台上的不是彭淮南,而是十餘年來為
央行獲利付出沉重代價的升斗小民,或許,問答會是這樣的:

立委:「一個國家的歲入,有一○%以上仰賴中央銀行,這是一個問題?」

小民:「是的,而且我們的國庫長期仰賴央行,這是超級嚴重的問題。但奇怪的是,我們
的政府、立委們,每年不也都為央行賺錢拍手叫好嗎?」

一個超級會賺錢的央行,對照荷包愈來愈瘦的小民,這就是台灣現狀,令人憂心的現狀!

/撰文/楊紹華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

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631.html

什麼是錢!!?

什麼是錢!!?
http://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38094608


什麼是錢?

錢就是欠條。不管是黃金白銀,還是紙鈔,還是電子幣,本質都是欠條。黃金白銀、紙幣、電子幣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金本位貨幣”理論是錯誤的。

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家人,老美兩口子和老華兩口子,開始他們兩家各幹各的,自給自足。一天,老美捉了4條魚,老華逮了8只鳥,老美想嘗嘗鳥味,老華想品品魚鮮,他們就交換了,老美用2條魚換了老華的4只鳥。以後他們常常這樣交換。

有一天,老美懶了,沒去捉魚,在家睡了一天。晚上,老華逮鳥回家,老美沒東西吃,就找老華借鳥吃。老美找一張樹皮,在上面寫上:2條魚。到老華家後,對老 華說:“我來換你4只鳥。不過,我今天生病了,沒能去捉魚,我給你打2條魚的欠條。”老華說:“這好說。”把欠條收下,把4只鳥給了老美。老美回去吃得美 滋滋的。

老美嘗到了這個甜頭,第二天又在家睡一天,晚上又拿2條魚的欠條去換了4只鳥。交換完畢,老美對老華說:“以後欠條上就不寫2條魚了,這欠條是我老美打的,以後就寫2美元吧。”老華欣然同意。以後欠條就用美元表示,如此日復一日。

按照商品交換的原則來說,商品交換應該是物物交換,商品換商品,而不是錢和物的交換。老美拿錢換了老華的鳥,老華得到錢,這不是商品交換的全過程,只是半 個過程。

老華手裡有老美的錢,就說明老美還欠老華的魚。所以,錢的本質就是欠條。等老華拿錢買了老美的魚後,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才結束。這個過程就是老美 用魚換了老華的鳥。

如果老華始終不用錢去換老美的鳥,那麼老美就占了大便宜了,白吃白喝老華的。可是,這裡,老美就設法始終不讓老華拿錢到他那裡兌換實 物。

日子長了,老華手裡積攢的錢有一大堆。老美害怕老華來兌換實物,就對老華說:“現在我們之間的交易,你是順差,順差對你是非常有利的,你要保持下去。”老華聽了很高興,就捨不得兌換實物了。老華就沒想起來問一問:“你是逆差,既然逆差不利,你為什麼要始終保持逆差呢?”

又過一天,老美覺得4只鳥不夠吃的,就寫了3美元,到老華家買了6只鳥。老美一天有6只鳥吃,老華反而只有2只鳥吃,餓得饑腸轆轆。但是一想到手裡有那麼多的錢,到老美家可以買很多很多的東西,夠自己養老的了,也就覺得值了。

以前,秦國利用其權威,經常為各國培養奸賊。外國的王公貴族到秦國去,秦國就教育他們:“以後只要秦國和你們的國家打仗,你們就割地,這對你們國家是最有 利的。”這些王公貴族,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因為是從秦國留學回去的,滿腹經綸,都被委任要職。

後來,只要秦國的大兵一壓,或者一封討伐信一到,這些國家就 立即割地。如今,美國的這種“順差有利”的理論被各國的留學生帶到世界,也就成了主流經濟學理論,美國靠印錢到各國買東西,各國都像守寶貝一樣守著美元, 捨不得花,美國暗裡得意死了。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老華發現老美給他的一些錢被蟲蛀了,想到老美家把這些欠條兌換成實物。老美對他說:“這些錢都是財富,你怎麼能輕易花掉呢?你太奢侈 了。

你不要擔心我兌換不起你,我富裕的很,你看我吃的喝的,哪樣不比你好?”邊說邊指著屋裡的一口袋一口袋的鳥肉乾說:“你看我有這麼多的財富,你還擔心 什麼?我完全能兌換得起你,你不要擔心,我拿我的人格發誓,我絕對不違約。

可是你有什麼,你就是個窮光蛋,天天餓得直打晃,我看著都可憐。俗話說,越窮越 賴,我倒擔心你的信譽呢。”老美說完,忽然感到說得不好,又立即改口說道:“當然啦,你只是表面上窮,實際上你非常富裕,你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

你看我有什麼,欠一屁股債。我倒感覺你對我的天下第一富的地位有嚴重威脅呢。”老華被他說得,如同一口喝了二兩老白乾,頓時覺得暈暈忽忽的。

老美又說道:“這充分 說明你這條路走對了。今後你還要繼續走下去,我們之間的貿易是互惠互利的。我們要共同富裕。”老華感激萬分,忙向老美表態:“您放心,我是個負責任的人, 絕對不失信!”

老美又指著老華手裡的錢說道:“既然這些錢被蟲蛀了,我就給你重新寫個債券吧。算是我借你的債,付給你優厚的利息,一年後還錢。”老華一 聽,這個合算,就換了一張債券回去。他們的交易又正常繼續下去。

終於有一天,老華有點醒悟了。他想:“老美這個傢伙天天什麼活都不幹,吃的喝的,全都是我的,比我過得還滋潤,我得到的只不過是些樹皮。而他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編出各種理論不讓我兌換實物,如果不能兌換,就只能當柴火燒。算了,以後就不和他交易了。”

晚上,老美又拿3美元去買鳥。老華不給他。老美就說:“如果你不賣給我,我就得餓死,那麼你手裡的美元和債券就全廢了。你要知道,現在救我就是救你自己。”老華聽了,不得已,還得和他交易。

究竟和老美還繼續交易不交易?老華愁死了,但是在他妻子面前還得裝作很英明的樣子。

轉眼一年過去了,老華的妻子翻出老美的那張債券,催老華去討債。還塞給老華一大抱美元,讓他順便到老美家多買點東西。老華怕減少外匯儲備,不想買東西,兩 口子為此事爭吵起來。老華的妻子嚷道:“不買東西,留這些美元有什麼屁用?今後不准你再要他的美元,也不准你再要他的債券!”

聲音傳到隔壁,老美嚇死了。對他妻子說:“我倒不怕他們來討債,我造錢還他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說實話,我根本就不需要向他們借債,不管買什麼,我直接 造錢付帳就行。其實,不管是我發出去的債券,還是美元,本質都是債券,都表明我欠人家的實物。

而我之所以要向他們借債,就是演戲,讓他們知道我對造錢很慎 重,不輕易造錢,我也不造錢買東西,以保持他們對美元的信任。我最怕的就是他們懷疑我亂造錢,造錢買東西,不信任美元,不接受美元。

其次我怕的是他們拿美元來換實物。這樣要把我們掏空還不說,我們還不能白占他們的便宜了。我們得想個辦法,讓他們繼續相信和接受美元,還不能讓他們來兌換實物。”

於是兩口子就嘀咕了一陣子,然後大聲吵起架來。老美的妻子大聲罵老美:“你這個飯桶,就知道吃吃喝喝,我讓你節省開支你也不節省,欠的都是債,拿什麼還 哪,我的老天爺呀,這個日子我不過了,我得上吊去!”

老美也大聲罵他的妻子:“你這個掃帚星,就知道怨我,你天天塗脂抹粉,穿紅戴綠,我讓你節省開支你聽 了嗎?你就知道讓我天天去借債,我上哪借去?你看人老華家的,那才叫會管家,人家多富裕,錢都多得發黴了。攤上你這個女人,我算倒八輩子的黴了。我也不活 了,我也得上吊去!”

隔壁老華兩口子聽得一清二楚,都想:“你們千萬不能死,你們死了,我們問誰要債去!你們要是缺錢花,就趕緊來借吧,借多少都有,絕對不限制,救你們就是救 我們自己。”老華想完,就對妻子說:“他們太可憐了,不能讓他們就這樣倒下。他們不好意思來借債,我們就主動送上去吧。 家裡還有一隻鳥,也送給他們吧。”老華的妻子連連點頭。

於是兩口子抱起一大抱美元和家裡僅剩的一隻鳥,到老美家去,對他們說:“送給你們應應急吧。”說完兩口子轉身就走了。

老美兩口子在後面,望著他們的背影,樂翻了天。

老美說:“這樣的傻瓜窮死活該!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Re: [問卦] 為什麼台幣漲這麼多 物價還是在漲??

作者: a1282 (挖挖挖)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什麼台幣漲這麼多 物價還是在漲??
時間: Thu Nov 4 20:15:39 2010

※ 引述《ciccio (三葉蟲要)》之銘言:
: 今天看新聞說沙拉油狂漲
: 但是今天台幣明明漲到30.3了
: 為什麼什麼東西都感覺還是在漲
: (當然.... 薪水不會漲)

為什麼漲?
理由說穿了也很簡單,因為華爾街在操縱民生物資
目的是為了聯合美國政府洗劫中國的財富
除了讓華爾街商人賺錢外,還要幫政府賺錢彌補日漸擴大貿易差額與財政赤字

基本上,只要中國缺什麼,什麼東西就會漲,而台灣小國連帶著身受其害
從2001年以後,中國經濟發展快得不可思議,需要大量原料以便加工出口到世界

中國需要大量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
華爾街知道中國需要這些,便把價格不斷往上炒
所以2008以前油價曾經一度破140美元大關,鄉民可以去google看看鐵礦石價格也是如此

中國富裕以後,想吃得更好,所以華爾街就把吃得大米、小麥、玉米、大豆全部往上狂炒
糧食炒上去,石油炒上去,搾油的原料與沙拉油運輸費狂漲了,沙拉油怎可能不貴?

很多人以為根據「供需法則」,現在東西賣這個貴,是因為供給遠少於需求
大錯特錯!舉一個例子,從2009到現今,全世界的大米的生產量是高於需求量不少
可大米的價格就是往上走

鄉民看新聞解釋說是因為東南亞地區發生了些風災水災侵害了農田,導致價格上揚
你看到的不過是表面現象
從數據上來看,按理來說,世界大米生產量大於需求量不少
只要是世界貿易運輸順暢,大米價格應該平穩才是,怎麼會與「供需法則」違背?

供需法則常被人拿來解釋運用
卻常忽略了一個大前提,即消費者必須知道「市場大部分價格的信息」
知道買貴的信息以後,才不會去買貴的東西,價格往下跌以後,才會造成供需平衡
如果根本不知道價格的信息,,或只知道少部份價格信息
試問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買貴了沒有?

民眾只會傻傻地買貴的東西,並抱怨:『幹!東西又漲了』
因為一般民眾缺乏信息管道,在信息不對稱下,即便供給大於需求不少
消費者還是一樣被宰

跟股票漲落一樣,2000年以前,智冠股票漲翻天
難道是因為智冠這間公司軟體能力有多強,民眾相信這間公司能力,大量買智冠股票
所以智冠漲翻天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下,散戶民眾又缺乏理財頭腦
外面的人知道民眾沒有信息來源,他就能騙你、哄你,把這隻股票吹上天
把你的錢圈近來讓他們花,然後玩死你,這就是散戶的悲哀

糧食價格也同此理

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內最大的糧食生產商或出口商為了公司
上市圈錢擴大資本以便平攤風險
在本國金融市場與華爾街股票掛牌上市,也上期貨市場玩了

而這個世界民生必需品、石油、礦產等物品的「議價權」是歐美先進各國所定
華爾街更是其中的龍頭老大
金融市場等工具的發明是西方人先發明制定的,遊戲規則當然由他們來定
只要你一加入我們的遊戲,你就完蛋了

一是這個遊戲的規則由我們制定的,這其中就包含了「議價權」的遊戲規則
二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金融高手大半都在歐美先進各國,華爾街更是其中佼佼者
華爾街的炒作民生物資的技巧是這樣:(跟炒股票與外會的手段差不多)

1.先選擇炒作對象:大米
2.制定炒作計畫與集結資金
3.聯合美國政府與四大糧商合作,討論利益分配後,準備洗劫財富
4.資金進入泰國、越南最大米生產公司與出口公司買他們的股票、進入大米期貨市場
四大糧商開始囤一些大米
5.花錢通媒體與學者幫他們鼓吹或散佈消息,美國政府利用金融工具或散發消息配合欺騙
(也就是欺騙,在信息不對稱下,民眾很容易被欺騙)

如果有天災侵襲產米國的話,更可加速謊言的威力
比如:中國2000年以後更富裕了,以前窮得只吃得起1碗飯,現在可以吃得下3碗飯
13億人口*(多餘的兩碗飯) = 進口大量大米到中國能賺錢
歐美民眾多數不瞭解中國,誰知道中國人一餐到底吃了起碗飯
而且謊言講一百次以後,不信的人也當真了

一些無知歐美民眾被炒作的消息欺騙幫炒家抬轎,購買專家與媒體指定的
股票與期貨,相信謊言的民眾一旦形成規模,即刻引發羊群效應
多數民眾跟著下海撈一票,就連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熱錢都會跑來趁機撈一筆

6. 泰國米公司股票、大米期貨價格上漲,四大糧商屯的米價開始往上炒
====>大米開始漲價

7. 中國大米進口商眼看大米開始漲價,四大糧商吹噓自己囤很多賺很多,
市場米價消息利多下,決定與泰國、越南等產米大國簽訂長期合同,以降低成本
產米國眼見市場米價上抬,中國又大量買米,開始恐慌,因為這些國家很窮
一旦大米輸出太多導致他們產米國米價太貴,他們自己會很快便會買不起米
買不起米,一堆人餓死,國家就會不穩,於是減少供應大米輸出,導致米價更貴
====>大米變得更貴,米價狂漲

8. 米價狂漲下,華爾街炒家賺的最兇,買得股票、大米期貨大賺,炒家眉開眼笑
四大糧商與美國政府分到的錢也不少

9. 米公司與米出口商股價、大米期貨開始泡沫,泡沫快達頂點後
華爾街炒家賣出股票、期貨,四大糧商大米賣光,見好就收,提前撤退
華爾街對沖基金進入市場,開始放空

10. 泡沫頂端,開始破裂,對沖基金放空,米公司股票、期貨開始下跌
跌形規模後,開始引發羊群效應
民眾、亞洲熱錢恐慌大量拋售持有米公司股票與大米期貨
米公司股票、大米期貨狂洩不止,大米價格開始狂洩

11. 中國糧食生產商因為產能過剩而大米價格狂洩而破產
中國糧食進口商因為簽訂太貴的大米或囤太多貴的大米,資金週轉不良宣佈破產
中國中小型糧食生產商與糧食出口商大量倒閉,四大糧商進駐中國低價收購倒閉公司
四大糧商重組破產公司,裁掉賺不到錢的單位或資產,保留效率高的或能賺錢的
四大量糧商逐漸蠶食中國糧商

不要以為我在編故事與小說情節
2008金融海嘯以前,中國一堆生產鋼鐵的中小企業、工廠就是被華爾街炒家
用炒作鐵礦石價格玩死的,中國廣東的深圳與東莞因而破產倒閉鋼鐵工廠非常多
華爾街炒家賺完後,後來遇到金融海嘯,自己也手忙腳亂

渡過一段時間後,2009又開始炒原物料價格,這期中就包括以前炒過的鐵礦石、石油
只不過現在開始連大米、大豆都一起炒,而且再經過金融海嘯之後
各國貨幣為了救市、企業,印了大量鈔票以渡過難關
印了大量鈔票,通貨膨脹便會發生,此時錢變薄了,更容易炒民生物資與天然礦產
況且這個世界也不只華爾街再炒,華爾街炒家不過是最大的惡犯與原兇罷了

中國的溫州商人也一起跟著下海炒民生物資,玩死自己中國人
台灣有沒有人跟著炒,當然也有
前面就說過了,亞洲多餘的熱錢、閒置資金會跟著華爾街一起撈
只不過這些跟著一起炒的亞洲資金,敗多勝少,炒作得利的都是歐美超級炒家與四大糧商
人家高手太多了,玩金融的歷史也比你久

鄉民也許覺得我把華爾街捧太高,金融海嘯就是華爾街自己白痴搞出來得
說得沒錯,但只對了一半!因為美國把這些次級房貸的債權經過金融工具轉換包裝後
切割成許多小塊賣給了歐洲、中國、日本,甚至是台灣
華爾街先前是害慘了自己,可華爾街懂得規避風險,他知道次級房貸風險太大
所以他賣給全世界有閒錢的國家,讓大家跟他一起玩,死也一起死
怎麼算都是華爾街賺!

鄉民或許會覺得炒家真夭壽,炒外匯、石油也就算了,連老百姓吃得東西也要炒
華爾街炒家是王八蛋沒錯!但大家能奈他們何?
全世界民生物資、天然礦產的「議價權」泰半掌控在歐美先進各國手上
亞、非洲根本是他們的玩物

連日本都這麼強大的國家,優秀人才那麼多的國家,也無法娶得這些議價權
但日本也不是那麼廢,憑著自身強大的技術,至少日本取得了3C產品的制定規格與議價權
的的權力與席位,但糧食、石油、礦產這部份,日本沒有議價權的權力非常小

中國的議價權的話與權力也是很小,近幾年中國一直想尋求突破,但成效非常小
好在中國擁有全世界50%以上的稀土礦產資源,這是他們唯一講話大聲的項目
但以前中國太笨,稀土礦都當垃圾賣,便宜了美國、日本

除了議價權之外,金融高手多半在歐美,尤其是華爾街,這也造成當華爾街想炒
民生物資、石油時,我們根本無能為力
亞洲的金融高手能找一個像彭淮南這樣能守的高手,已屬不易
但美國的金融高手不只能守,還有一堆能炒外匯、炒民生物資的進攻高手
我們根本玩不過他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32.214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

http://ethias.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17.html

http://ethias.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23.html

http://ethias.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24.html

http://ethias.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